在祖国东北吉林长白山之北麓金银壁岭的山脚下,有一座百年老矿,历经风雨沧桑,到现在已近200年采金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工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十年来在公司历届领导班子领导下,审时度视,与时俱进。目前已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矿山。这里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着悠久的光荣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这就是我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矿山。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公司。
1978年告别了乡下知靑的生活,跨进了矿山的大门,先后从事过竖井运搬工、信号工、到现在的调度工作。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想当时的情景,还是那样的记忆忧新,那时,见到什么都是那么的亲切,“回家了!回家了!”高兴的劲那就甭提了。
邻里街坊都问你说:
“小伙子干什么工作呀?”
我说:“竖井运搬工。”
“啊,地搂哇!”。
当时刚上班,什么是“地搂”都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这是矿山人的土话。
在竖井作业面,每炮货需要三个小班来完成,出头炮和拉底货,机工打眼。记得,有一次在和机工闲侃:
运工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在窝囊机工,你们打的眼,太浅了,两个班货一个班出完了。
一次在出调车场的货,区长和我们6个人当班出了84车。
在出水平掌子时,没有电机车,没有装岩机,全靠人力,一扒子,一簸子,一车一车的装出来。运距远,一步一步推到车场。保健饭吃双份不到下班又饿了。
十年前,泥土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家七八口人居一间房,亲戚远来住不下,还到邻居去借宿;定量供应不够吃,家家种点小片荒;夏来身穿解放服中山装,冬到身穿更生砸趟棉工装。找对象听说时井下大老黑、推大车的,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你。而且,找农村姑娘结婚有了孩子,没户口、没粮食关系。每当和孩子讲到这时,就会被孩子给挡了回来,你那都是老黄历了,你看现在井下条件可比你们那时强百倍,井下巷道灯火通明,采场,平巷全都是低压照明灯,下井作业手提的是充电灯。机械化作业,安全,高效。保健主副食品种多样,谈对象中意就结婚。水泥路两旁杨柳成行,夜晚路灯亮堂堂;宽敞明亮楼房住,电脑电话家家装;吃饭细腻想粗粮,大鱼大肉吃的少,青菜淡饭是家常。
如今,矿山可不是先前那个样子了,人们在闲暇的时候,都有了好的去处。
清早傍晚广场上,是一片和谐,温馨的景象。“鑫源广场”什么时候叫的这个名字,我还真不知道。晚饭后,破天荒的走到广场,夕阳落到了山的那一边,映红半片天空,霞光将广场的高楼涂抹成金黄色,甚是好看,站在金牛塑像的脚下伸了伸懒腰,浑身舒畅,心情也格外的高兴,真爽。在刻有“中国黄金第一矿”的石帆下拍照,留影纪念。几年过去了,那个时候叫“地中衡”的名字,只能是在未来的岁月里回想,眼前这里的一切在我眼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阵小雨过后,真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感觉。远山的树木也显得愈加苍翠,似乎嗅到空气里清净的气息,清新的空气,登高远眺,亲近自然,令你留连忘返.。空气中带着甜甜淡淡的香味,远方有茂密的树林,身边公路下的杨树又长出了新枝,那碧绿的叶子真的好看,夕阳带着对小镇不弃,虽然隐下山去,留下一片落日余晖,这是对矿山的问候。
傍晚时的广场才是最热闹的,用过晚餐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者三三两两相邀散步,或相聚闲侃。广场大部分地区被老人们占去,敲起锣,打起鼓,吹起了唢呐,就在这里跳起了秧歌。个个都那么生龙活虎,使不完的劲,他们没有什么一致的步伐,也没有谁在前面指挥,全凭自娱自乐,他们有的穿着花衣,有的打着花扇,有的不用化妆,踏着舞步。当锣鼓一响,便有节奏地舞动起来,仔细看来个个的步伐都有不同,但是整体看来又是那么井然有序。还有几个孩子跟着秧歌队的后面,图的就是热闹,腿脚不好的就站在一旁认真的欣赏、细细品味。
一路秧歌,从晚唐扭到明初,从关内扭到关外,上戏台和宝戏台名字的由来,可能就是这样留下的吧?
早些年我曾抱怨过这里人文环境还是太差,金山公园荒凉颓废,荆棘丛生。公园在矿山人的心中应该都有了很久远的记忆,如今也没有了童年的喧嚣,曾经被锈得班驳的两个凉亭也被重新刷上的颜色。联通接受塔不知何时在金山上拔地而起,与对面的移动接受塔相对应。通讯的便捷,使必须见面团圆的模式有了翻新。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把节日的祝福连同十五的月亮。一并送给家人,送给至爱亲朋。这个时候,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八月十五的夜晚,只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亲朋”的情景。
可能到过广场的人都会对那里的“牛金山”很深的印象,面积不是很大,是一处人工假山,它的前身就是矿山医院,现在的矿山医院的位子被推到假山的后面,前面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把水池围在了周边,“金牛山”的后面还架起了铁桥,无疑又是为退休的矿山老人,创造了一个好去处,铁桥走过,就连着“金山公园”,还有一段石径,走在这段石径小路上,石径小路弯弯曲曲的,像一个月牙,踩上去很舒服,想想过去这里是一片颓败之象,可现在这里大变样了。我的头脑忽然变得很乱,却又理不出头绪来。
穿过石径小路,路过“金山公园”的阶梯,阶梯一共三段,这里算是矿山人的“南天门”了,他的最高处就是夏峻卿烈士墓,也可以站在赏悦亭里俯视广场的全部,广场也可以看到这里,我此时还感觉站在蒙蒙的雾气中,深感矿山仿佛是一个被大城市抛弃在山脚下的孤儿,虽然寂寞却又又顽强地生活着。
等到太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散去,夜幕也就徐徐的降临,天也就渐渐的黑了,广场上只剩下脚印,脚印旁只剩下几辆出租车,出租车的玻璃上反色的几片未散的云彩,云中只剩了月,月光下只有了我,我也该走了啊!远处的山、远处的树都显得模糊了,慢慢的漫山万点灯火,小区上面有我小小的家,它召唤着我,等着我归去。
回往过去,对比现在。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细节的变化折射出几十年巨变,几十年光阴,在岁月的记忆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生活中一个个微小上午细节变化都折射出了多年来矿山的巨大变迁。几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
如今的矿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矿山人的衣食住行,精神风貌,思想观念,居住环境,工资收入都比从前大幅度提高。现在公司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以人为本,追求更好”的思想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在建设黄金产业基地上,为建设清洁优美文明的矿山,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到公司各分矿看一看,井上和井下同十几年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细读您一路走来的风雨,每一次成功就是一次洗礼。您用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默默改变着,矿山贫瘠的生活;悄悄丰硕着,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矿山人的收获之梦。今夜娓娓道来我和矿山几十年的岁月往事,用以纪念伟大的祖国和矿山六十二年的岁月历程,祝愿我的矿山,祝愿我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北沟矿 杨俊峰
201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