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待业时,曾在四道岔坑口做过井下卫生工,就是负责清扫运输时散落在巷道里的碎石以及为凿岩机台挖排水沟。虽然工作不是很累,但得每天深入井下,有时还需上夜班,那时的井下生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得第一天入井,带着比自己脑袋大一圈的安全帽、手提电石灯,跟在别人身后深一脚浅一脚的入坑了。因为是第一次入井,瞅着哪里都新鲜。凹凸不平的岩壁和路面,头顶不是有水珠落下,一阵阵带着潮湿的气味充实着我的嗅觉器官。到了井口都不知道先迈哪条腿入罐,当时工作得到地方是小井没有罐笼,上下人员就乘提货用的箕斗,一次就能乘三两个人,也没有防护栏杆。刚往下运行时,我好奇的伸头往外瞅,没有系牢的安全帽顺势落到箕斗外边,只听着比我们运行还快的安全帽砸在岩壁传出的乒乒乓乓的响声,我也被同乘人员拽到中间,并告诉我不许再伸头瞅。下罐后由于没有安全帽,同志们为我找了一个认为比较安全的地方等着他们干完活再一起升坑,就这样我在没有安全帽的情况下在井下坐了几个小时,这就是我第一天的入井情况。
随着时间的延长,对井下知识略知一二,渐渐适应了井下工作。记得有一次井下停电,我们被困在井下120米处,看着漆黑的井壁,恐惧感不时袭来,也不知得在井下多长时间才能升坑。有同志说:“罐道旁边有梯子可以爬到井上”,想想如果真在井下很长时间倒不如爬梯子升坑,于是我们一行五人开始从井下往井上爬。走平巷120米也许不长,但从井下爬到井上还真不是件易事,特别是有的梯子长时间潮湿生锈而腐烂,爬之前都要用手试一下梯子牢不牢才敢爬,就这样一边试一边爬,我们用了近三个小时才爬到井上,上来坐在地上腿都站不起来,回想一下爬梯子的情景真有些后怕,同志们都说以后再遇上停电,在井下耗着也不爬梯子上来。
每天入井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左右,在91年年末我被招工告别了待业的时光,从此以后我17年未再下过井。参加工作以后的2008年,我们单位承担了公司二道沟矿井下2.5米摩擦式卷扬的安装和井下690米至一千多米以下罐笼的安装调试任务。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厂领导和安装人员连续奋战在井下。为了做好安装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厂部让我们为入井人员送饭,我又有了一次入井机会。
当我们走进二道沟矿的时候,从下车到入井,在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坑口的印象。即将迈入的洞口门被包装得很整齐,入井须知告诉每位入井人员应该怎样做,进入巷道平整的路面、凹凸不平的岩壁被混凝土覆盖并用彩喷图封住,灯光很亮,如果地上没有铁轨,真的以为走进了谁的家里。井下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很热情,帮我们抬饭箱,告诉我们怎样乘罐,往哪条巷道走以及一些安全注意事项。站在罐笼内不再有以前乘箕斗的恐惧感,罐笼运行速度很快,到了井下690米,二道沟的井下工作人员还为我们拿来雪糕和冰镇矿泉水。刚到井下并没有感觉很热,时间不长真的很闷热,原来深度越大温度越高。当我们完成送饭任务后又走进了卷扬机室。哇,不得了,这哪是工作的地方,真的是太干净整洁了,感觉比个人家都干净,没想到现在井下的变化如此之大。我想如果有机会真该让那些从未入过井或是多年未入井的人员到井下参观一下,让他们感受一下井下的变化,可能他们的感受不会少于我的。
机修厂:白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