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企业视频

更多>>

重要通知

更多>>

联系我们

更多>>

友情链接

第三篇 东北沦陷时期 (1931-1945)

【上部 第三篇】第一章 日本人夺取金矿统治权(1-2)

2011/5/24 10:11:11 【字体:

第三篇  东北沦陷时期 1931-1945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满铁”加快侵吞夹皮沟金矿的步伐。19346月,韩家与“大同殖产”和“满铁”办理夹皮沟金矿债务、产权交涉。193410月,韩边外地区完全由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管理。1937年下半年,因资金枯竭,“大同殖产”正式将夹皮沟金矿转让给日本“满洲矿山株式会社”经营。日本在夹皮沟的十二年统治时间里,掠夺了大量的黄金资源,并剥削压榨工人,人们不断起来反抗,抗日的烽火遍布夹皮沟地区。

第一章             日本人夺取金矿统治权

  1931年开始,随着日本侵华的扩大和深入,夹皮沟金矿的统治权很快就落入日本侵略都手中。

第一节   韩锦堂将矿权交给日本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这国破家亡之际,破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韩家。

    19321月底,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按照日本关东军的要求,扩大了原来的调查课,新设立了为制定具体的开发方针起草方案的调查机关 —— 经济调查会。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抬出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经济调查会与关东军特务部密切联系,进行开发政策的草拟工作,于19331月制定出《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案》,经修改于193331,由伪满洲国政府以《政府公报》的形式公布了所谓的《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该纲要标榜“以国民全体的利益为重,排除一部分阶级垄断利益之弊”,“综合发展各个经济部门,对重要经济部门加以国家统治”;实际是要“广求资本世界范围”,“达到东亚经济的融合”,“把重点放在同该国(指日本)的协调上,而愈益加强相互扶助”①。同时提出了包括交通、农林、水产、畜产、矿工业、金融、商业、私人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开发方针。实质上这个纲要把中国东北在经济上完全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此时的韩家内部,已是危机四伏。韩家为夺回矿权和林权,两次向鲍督军借款,无力偿还。鲍督军便以代征地租的方式让韩家抵债,鲍、韩两家绝交,韩家在政治上失去了靠山。韩家除向鲍家借债外,从1903年到1931年向“满铁”借了三笔贷款:一是1923年韩家经济困难,向“满铁”借款92万元,到1932年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成立时,本利合计达203万元;二是韩家的兴吉林业公司独立时,与“满铁”签订的出售枕木合同,向“满铁”借款60万元,以后,“满铁”推翻合同,不买韩家枕木,韩家无力偿还;三是1929年韩家为开金矿,向“满铁”贷款200万元排水。韩家向日本“满铁”借款三笔总金额为352万元(不包括利息),这三笔贷款,使韩家在经济上债台高筑。韩家自1927年以来,武装完全被解除,军事力量丧失。

    “满铁”见吞并夹皮沟金矿时机成熟,于是,派其附庸“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向韩家索债。1933年夏,“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正式要求韩家在半年内还清“满铁”所有债务,如无钱偿还,即以财产

①《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10月出版。

 

 

 

 

 

 

 

 

 

抵债。与“满铁”向来相处“甚厚”的韩绣堂万万没有想到“朋友”会做出这一步,顿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在没有任何其它出路的情况下,1933年(伪大同2年)1223,韩绣堂被迫与“大同殖产”发起人立花良介在吉林西关韩公馆签订了主权让渡契约:《合办经营契约书》,以解决韩家与“满铁”的债务问题。此契约的内容主要为:

    (一)韩家将其领域内所有森林、矿山、土地权全部让渡给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由大同殖产株式会社与韩家合办经营;

    (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借与韩家的债务由大同殖产公司负责处理;

    (三)“大同殖产株式会社”交付韩家股票50万元,现金75万元(伪币);

    (四)“大同殖产株式会社”保留韩家的各种利益。

    这个契约的签订,名义上是联合经营,但实际上已由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接管和经营,所有权已归大同殖产株式会社,从此,韩家逐步丧失了所有的产业。

    19321220设立,1934年(伪康德元年)68正式成立的“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实行经济掠夺的产物。它在当时伪满洲国的“新京”——长春设立了事务所,并在桦树林子韩宅设立了办事处。鼓噪日本资本家投资开发以夹皮沟为中心的韩边外地区的金矿。该会在创立之初拟订总资本为300万元,分15万股来招募股东,每股股金为20元。但日本资本家担心投资落空,因此投资者极少,造成了“大同殖产株式会社”资源枯竭,无力履行与韩家签订的契约。

    契约规定,韩家是“附于条件”主权让渡,但在契约签订的1933年年底到1936年(伪康德3年)的四个年头里,“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只零星支付了23万余元,其余均未兑现,且未体现“合办经营”的规定,未向韩家商量过如何经营、未提出过报告、也从未清算过帐目,引起韩家的强烈不满。

    此时的韩家,做为一个大家族,因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韩家内部也失去了重心,各行其事,各持己见,各揣心事。由于经济拮据,韩家五少爷韩卫堂等人未得到“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的许可,私自将桦树林子的部分土地卖给桦甸县城的商贾。19343月韩绣堂从北京回来,看到这种惨状,气得要死,他未经“大同殖产”许可,就把桦树林子一带的几处土地转卖给桦甸商人。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大同殖产”会社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木已成舟,况且“大同殖产”欠韩家的钱,不能按期支付,也无理,对韩绣堂做法也只好默然。①此时北京的鲍家,因鲍贵卿已死多年,虽然握有韩家236张地照,但今非昔比,鞭长莫及。为生活所需,鲍家提起诉讼,从而使韩、鲍两家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三方对簿公堂。但“大同殖产株式会社”资金匮乏,无论如何也无力履行契约的规定。于是鲍家便通过律师斡旋,以当时的国币14.5万元的价格,把债权转让给了奉天(沈阳)的日本资本家村山卯太郎,撤出了诉讼。

    由于韩家自身生活难以维持,“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担心再发生韩卫堂卖地之事,又因多次诉讼及对簿公堂均未有妥善的解决办法,最后,双方出于各自的利益,于1935年(伪康德2年)813,由韩家的代理家长韩锦堂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再次签订契约(此时韩绣堂正在北平处理与鲍家的债务,第三次委托其堂兄韩锦堂主持家事)。和上次签约不同的是,上次是“附于条件”而“让渡”,是“合办经营”,而这次则是“完全任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独立管理与经营。韩

①《黄金王国的兴衰》49页。

 

 

 

 

 

家仅剩桦树林子一带的地租收入,且当时的土地所有权已不在韩家的手中。至此,韩家的一切权利已完全丧失。

    韩家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签约一年后,韩锦堂为了个人私利,又与村山私自订立密约,同意村山将其手中的236张地照随意处理。此前地照虽由鲍家以14.5万元的价格卖与村山,但村山一直未付给鲍家现款。此次完全出卖后,村山转手售卖,在还清了鲍家的债务后,获取了高额的利润。韩锦堂因此得到了村山的丰厚的“谢礼”。

    对于韩锦堂的叛卖行为,引起韩家的一致声讨。19361221,在吉林西关韩家公馆,由当时资历最深、辈份最高、韩登举的胞弟,韩绣堂、韩锦堂的叔叔韩登朝主持召开的家族会议上,敦促韩锦堂取消与村山签订的密约,向全族人赔礼道歉。在全族人的压力下,韩锦堂不得不分别向“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吉林省公署和桦甸县公署提出声明,表示废除同村山签订的密约。但此时签约已经四个多月,想要废约为时已晚,且订约是双方的事,一方反悔法律上不会生效。同时,村山已将236张地照中的一部分卖给了奉天(沈阳)的高某。韩家的主权和产业完全落入他人之手。

    “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在完全接收韩家的主权后,因资金不足,无力开采夹皮沟金矿的资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为摆脱困境,先后回国寻求资助,但多次没有结果。1937年将夹皮沟金矿采矿权转让给了日本“满洲采金矿山株式会社”,从此,夹皮沟金矿归日本侵略者所有,江东韩家土地归日本开拓团和“满拓”经营,韩家的山林由日本人采伐。

    韩家自19331223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签订让渡契约书以后,丧失了生活来源。1935年(伪康德2年)813,韩家的代理家长韩锦堂与“大同殖产株式会社”再次签订契约,韩家的一切权利已完全丧失。

    1937年,夹皮沟金矿采矿权转让给日本“满洲采金矿山株式会社”后,韩家的矿山、土地、森林均被日人所占。从1933年开始,韩家内部矛盾就不断加剧,最后导致家破人散,各奔他乡。

 

第二节  日本“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进驻夹皮沟

 

    1934年(民国23年)620,日本帝国主义为进一步侵略中国,适应“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掠夺中国东北地矿资源的需要,组成了一个以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地质专家门仓三能和技术特种兵副司令岗少仁为首,以踏查夹皮沟金矿矿产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调查班由著名的地质、采矿、化验、选矿、冶炼等专家组成矿山班(10名)、作业班(2名)、写真班①(1名)、庶务经理班(3名)四个技术班,再加上警备班106名,总计122名日本人组成,全部配带武器。另外还有满鲜人50400名跟随。调查班由日本政府实业部直接领导。出发前,日本政府举行了盛大宴会,日本首相出席宴会并代表天皇讲话,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光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指出调查的使命是勘查吉林省桦甸县以夹皮沟为中心的长白山地区的地质资源;侦察红军(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情况;搜集南满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调查班从1934年(日本昭和9年)620至同年1026日共129日间,对中国东北的金矿资源进行了调查。

     即摄影班——笔者注。

 

 

 

 

 

调查班一行由日本东京车站出发,日本政府的一些重要官员到车站送行,并同调查班人员合影留念。调查班到日本西部的重要港口下关后,乘船到朝鲜的港口釜山,再乘火车到中朝边境重镇新义洲。途中招募了大量朝鲜廉价的劳动力当搬运工,搬运机器设备等,并收买密探和特务,为调查班搜集情报。调查班进入中国安东市(今丹东市)后,乘火车到沈阳,在沈阳停留一天。6月28日到达长春,后到吉林,7月6日由吉林出发,乘火车到磐石车站。

    从日本东京出发,一路乘火车、轮船到磐石比较顺利。但从磐石到夹皮沟的这段路程,不仅道路崎岖、泥泞,而且有抗联袭击的危险。为了加快行程,调查班在磐石县城及其附近农村抓马车60多辆,民夫400多名为其运送给养和调查用的机器。

    193477,调查班从磐石开往桦甸。在磐石到呼兰间的苇塘沟,100多名士兵的警备队,护送蜿蜒长达1日里(10华里)长的车辆,高度警戒、小心翼翼地前行。当行至柳树河子(桦甸县城西)时,被提前设伏的李洪光领导的磐石抗日游击队拦击。打死打伤日本调查班成员数十人,缴获三八轻机枪一挺、长枪20多支、手枪2支。战斗结束后,有20多名朝鲜工人加入游击队。714,调查班残部狼狈地到达桦甸县城。时值雨季,调查班的行旅非常困难。为了补充给养、武器和交通工具、马鞍等,于71424日,在县城休整了10天。休整期间遇雨,在休整期间的717722,调查班为了完成日本侵略者交给的任务,不顾连日大雨,在警备队一个小分队的保护下调查了县城附近的苏密沟地区,其结果确认此地产煤地域极广,因此称这一区域为苏密沟煤矿。调查后立即写成调查报告,于724托送到吉林事务所。

    724,调查班由桦甸县城开往夹皮沟。由东门外渡口渡河。他们接受了被抗联袭击的教训,调整队伍的行进顺序,由日本警备队在前面开道,接着是背给养的民夫和服务人员,最后是调查班的技术人员。25日经集厂子、公郎头,到达大勃吉岭,听说有“胡匪”,便做了战斗准备。“胡匪”见调查班人员太多,没有动手。调查班认为没有危险了,便在大勃吉岭扎营,开始地质调查,发现了露头矿脉。26日,调查班从大船口过松花江到小红石砬子。在这里有一个没有人家的渡口 —— 周船口,这里共有一支门桥(两支船系在一起叫门桥)。调查班把客、货车用两支船运输,让马、骡、驴等涉渡浊流。当时河水非常凉,游泳及涉渡都非常危险。很快调查班就到了大红石砬子。82,调查班从大红石砬子出发前往夹皮沟。当时没有公路,从桦甸到夹皮沟山路崎岖,都是羊肠鸟道,泥泞难行,不能行车。因此,调查班在桦甸时就制造马鞍100多,大车载重不好通过的地方,就用人背马驮。由于道路狭窄难行,马车行动缓慢,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日本鬼子不断地打骂民夫、车夫,拼命驱赶马匹急行。83到达夹皮沟。门仓三能曾写道:显示往年老韩家势力的,现在还有大房子和老韩家西大院,都在上戏台。大房子在此沟的左岸几栋宅子为调查班警备队本部的所在地。西大院在接近上戏台西部高台上,为矿山班、摄影班、总务经理班的宿营地。调查班大本营设在上戏台老韩家西大院内,并有卫兵保护。

    84918在夹皮沟探测调查,历时46天。对夹皮沟金矿矿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另外对板庙子、王八脖子、热闹沟、头道岔、大线、四道岔、五道岔、聚宝山、东山、八家子计十个地方的山金矿床也作了探查,找到了夹皮沟金矿新的金矿资源。并概要记载了诸金厂的沿革及现状。获取了大批的人文、地理、政治、军事资料和经济资源情报。所有情况,调查班均用无线电做了汇报。调查班开始在夹皮沟调查时的人员配备为勘查观测班10名、矿山班10名、作业班5名、摄影班4名,缉查班3名,以上人员均为日本人。庶务经理班6名(其中日本4名,中国2名)、给养班20名(其中日本10名,中国10名)、日本警备队106名、中朝工人200名,共计364名。当时有大车2辆。

 

 

 

9月18日调查结束,调查班将工人全部交给大同殖产公司使用。919日,调查班回到桦甸。9月20日,又对苏密沟煤矿进行了第二次调查。9月22日,由桦甸出发,24日到达吉林,住在岭南饭店,向大同殖产公司汇报。大同殖产公司岅崎董事向近藤经理请示金矿区及煤矿区的制图事宜。调查班在吉林期间,董事岅崎、广谷前往岭南饭店接见调查班一行,表示愿意支付调查班全部的旅费和其它费用。102日,门仓三能及随从一起到达长春(新京),住在“魂旅社”,向新闻记者团发表了“关于夹皮沟金矿概要”的演说,并散发了印刷品。同日,请示实业部官员,将每一矿区呈请图,用蓝图提出、美浓纸抄写5份,得到允许,并将此情况向吉林矿山监督署发出了通牒。103日,门仓三能等人回到吉林。

    当时,为准备呈请夹皮沟金矿,大同殖产公司总计制成15个矿区图,图例为五千分之一,总张数为75张。并对每个矿区分别写了说明书,并译成了满文。关于矿区呈请名义人问题,因大同殖产株式会社还没设股份公司,没有法人资格,在长春的广谷董事不得已用韩锦堂的名义呈请,并通过姜继昌得到夹皮沟金矿的开采权。10月8日,除  井测量师外,调查班全员由吉林出发到新京(长春),同夜由长春出发,于11日回到日本东京。

    留在长春的  井与川濑保郎开始绘制煤矿、金矿矿区呈请图。为了分析金矿矿石,佐佐木信德留在吉林与杉山正一分析金矿矿石。1934年(昭和9年)12月,大同殖产公司分析所:吉林金炉化验处分析员佐佐木信德对夹皮沟金厂大猪圈、东驼腰子等45处矿石做了具体分析,对各坑口的矿石含金、银、铜、铅的比率做了详细记录。对板庙子金厂11处矿石做了同样的分析。1935年(昭和10年)1月,东京探矿社分析员杉山正一对立山线第20号、上戏台北井旧竖井2处矿厂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其含金、银、铜、铅的比率也做了详细记录。绘制地图及分析矿石结束后,   井和佐佐木信德回到东京。

    193410月,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派工作人员率日本警备队60人进驻夹皮沟。

    调查班成员回到东京后,进行整理材料。国泽社长、岅崎董事及日置董事亲自来到调查内业事务所,鼓励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绘制缩尺为五千分之一的金矿原图五张,分别为板庙子金矿图、老金厂附近(王八脖子、热闹沟、头道岔、大线)金矿图、四道岔金矿图、五道岔金矿(东井)图、八家子东山聚宝山金矿图;绘制缩尺为二千分之一的金矿矿区原图六张,分别为板庙子金矿图、王八脖子金矿图(1)、王八脖子金矿图(2)、热闹沟金矿图、热闹沟,头道岔金矿图、大线金矿图;缩尺为一万分之一金矿矿区原图六张,分别为板庙子金矿图、老金厂附近诸金矿图、四道岔金矿图、八家子东山聚宝山金矿图、石匠房子碾子厂图、砲台店子图;缩尺为一千分之一的夹皮沟金矿矿区原图贰卷;缩尺为一万分之一的苏密沟煤矿原图;缩尺为五千分之一的苏密沟煤矿原图贰卷。

    调查班认为此次调查会带来异常效果,门仓三能回到东京后,极力想让日本开采夹皮沟金矿的资源,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在非常焦虑的情况下,且没有恢复旅途劳累的情况下,就执笔书写调查报告,于1935年(昭和10年)327,突患脑溢血而病倒。门仓三能在左手右脚还未达到灵活、语言有点含混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口述,由日本大同殖产公司的韩亮介氏笔录,完成了调查汇报。

    在门仓三能提出的调查报告中,大肆鼓吹侵占夹皮沟金矿的重要性。他说:“夹皮沟的山金矿床在全满洲中最为著名,其矿藏量与含金率在企业核算上具有充分的优越性。”“根据民国四年的中日条约第四条,日本从民国政府获得了对夹皮沟金矿关于试掘采矿合办权的承认,尽管如此,长时期并未履行”。并打比方说“任何再美味的鲜鱼,如果一直迟迟疑疑之逡巡不定,总是

 

 

 

 

不知从何处开吃,那么,在夏天的满洲还不等鱼进入口腔就得腐烂了的。”门仓三能催促日本政府加快占领、开采夹皮沟金矿。

    1936年(民国25年)1024,门仓三能出版了近70万字的《北满金矿资源》一书,将夹皮沟矿区的资源调查编入该书第二编第十章《松花江东源流域韩边外金矿》,并写了夹皮沟金矿、苏密沟煤矿调查秘录。该书附有多幅图片,如:在苇塘沟所照的一只手拿烟袋,一只手拿鞭子,伴随着“大大咧咧”的喊叫声的爽快、轻松地操纵着三匹马的车老板;在桦甸县柳树河,炎热的中午,车老板赶马驴慢行,警备队的身影;拉着死沉死沉的货车的涉渡急流的马、驴、骡;桦甸县东门的渡口;东京车站调查班一行;从南看上戏台东卡子门及大鼻子营、看宝戏台的一部分、看北方的金银壁岭;上戏台十字街;朝鲜人脚夫300余名到达时,闹杂的上戏台;老韩家西大院全景等图,均为随行的摄影班所照。该书介绍了以下八个流域金矿的沿革及其现状:

    1)苇沙河夹皮沟金矿

    2)色勒河流域的金矿

    3)头道溜河、二道溜河、三道溜河等流域的金矿

    4)金银壁河流域的金矿

    5)由金银壁口子到大小沙河口子诸流域的金矿

    6)大沙河流域的金矿

    7)古洞河流域的金矿

    8)韩边外的小金矿

    《北满金矿资源》对夹皮沟金矿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邮政、矿区警备进行了记述:夹皮沟位于松花江东源流域苇沙河的发源地,距旧县城桦树林子南东150华里(15日里),新县城官街东南180华里的地方。由省城吉林去夹皮沟有水旱两路。旱路400华里,峻岭耸立异常险阻。其中被称为难关的猴岭之险,上下约20多华里,车马不通,道路狭窄,且春、夏、秋三季间泥深达数尺,行走非常困难。水路由省城松花江逆行到苇沙河口子500华里,再从苇沙河口子旱路行70华里到夹皮沟。夹皮沟的邮政代办所在上戏台十字街,每五天邮便经红石砬子送到桦甸县城的官街。唯有邮政人员绝对不受匪害,这可能是邮政人员也给土匪方便之故。电话线路由此经红石砬子通往官街。由夹皮沟可向吉林省城及磐石县通话。桦甸县第七区第一甲壮丁团30名驻扎在与西卡子门相邻的宝戏台,担任该地的警备。

    《北满金矿资源》对夹皮沟金矿的采金史也做了详细记述,并为韩家四代人做了传记。还对夹皮沟的地形、地貌、建筑、城垣、庙宇、妓院等作了记述。同时对抗日重点活动地区会全栈做了这样的记述:会全栈位于头道沟河的中流,当时户数100户,人口300余名。在沟口20华里的地方,驻有壮丁30名,设有邮政代办所、电话局,并有饭店、理发店等,街市比较繁华。到“昭和”9年(1934年)6月中旬受“胡匪”300名袭击,到9月人口减少到30户,人口百余名。这里的“胡匪”指的是抗日游击队。门仓三能把会全栈人口减少归于抗日游击队的袭击,实则为日伪军在会全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大批逃离。

    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对中国东北金矿资源为期129天的调查,窃取了大量北满尤其是夹皮沟金矿、苏密沟煤矿矿山资源的情报。门仓三能所著的《北满金矿资源》为日本侵略者开采夹皮沟金矿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对北满资源的调查,以及《北满金矿资源》、夹皮沟金矿、苏密沟煤矿调查秘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侵略、实行经济掠夺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