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夹皮沟金矿资源勘查
第一节 矿区各矿床地质矿脉情况
桦甸县地层有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太古界鞍山群地层分布在夹皮沟、会全栈、溜河地区。
古生界泥盆系地层分布在金银别至青茶馆区和红旗沟大砬子一带榆木桥子、八道河子一带也有零星分布;
中生界侏罗系分布于苏密沟、二道甸子、榆木桥子、八道河子一带。
新生界第三系沿松花江两岸均有分布;第四系分布在河谷两岸,洪水位以上的现代河漫滩、冲积扇浅滩,残坡积层,桦甸砂金均分布此带。主要沙金有三种类型:
现在河谷冲积沙金:
桦甸地区有许多条金矿带分布于上中下游的现代河谷,现已探明的沙金矿床有10处:辉发河水系沙金谷段、木其河沙金矿床、金厂沟沙金矿床、夹皮沟沙金河谷矿床、清水河沙金矿床、苇沙河沙金矿床、东柳树河子沙金矿床,板庙子河谷沙金矿床、金银别砂金矿床、苏密沟河谷砂金矿床等。
阶地砂金矿床
主要在小支沟岔中第二次富集、桦甸地区也有发现,但无工业价值。
埋藏型砂金矿床
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玄武岩和般底山玄武岩下部砂砾中。棋河下游矿床,规模小无工业价值,可民采。桦甸岩层分布,为多期次侵入,以海西期最为强烈,海西期花岗岩分布在金银别至古洞河一带和桦甸境以北;吕梁期花岗岩,分布东北岔至大砬子一带,即夹皮沟北西带下盘。
夹皮沟地区的脉金成矿带
夹皮沟至王家店金矿带:矿床分布在夹皮沟至大砬子北西弧形继裂带两侧,长40公里,宽5公里,称夹皮沟金矿田。
夹皮沟金矿床主蚀变带长5000米,宽300米,有工业矿体13条,长度大于500米,延深大于600米的有两条,即新6号脉,新3号脉。长度最大的为老5号脉,达770米,最深的为新6号脉达670米,厚度最大的为新4号脉,达17米以上,平均在0.5~1米,各脉平均品位在2.26~6.8克/吨。
三道岔金矿床 为大型矿床,矿带长约2000米,延深800米,宽在百米以上。矿脉大于200米的,走向有两条(即1、2号)延深达400米,厚度最大为18.92oy(2号),一般厚度为0.6~2.5米,最高品位203克/吨,平均品位15克/吨,探明矿量为124万吨,金属量15吨。
二道沟矿床 共有6条矿脉,长度200米左右,延深大于400米的有3条(5.2.1号)厚度一般在1~3米,品位在6.2~19.4千克/吨,平均12克/吨。
八家子矿带 工业矿体6条,以3号和5号两脉为主,品位在20克/吨以上。矿体埋藏深,单脉长50~150米,最长240米,最大延深450米,厚度0.3~2.5米,最厚3.5米。
四道岔矿床 工业矿体共6条,主要是8号脉走向长51米,品位高达40克/吨以上,矿石可选性好,实收率可达90%以上。
板庙子矿床 由28个工业矿体组成,其中25个盲矿体,最长2500米,最大延深600米,宽20米。单个矿体最长320米,最短18米,一般50-200米,最大延深240米,水平厚度最大7米,最小0.05米,一般0.2-1米,品位在4克-20克/吨,有的达40克-100克/吨,最高达281.3克/吨,平均品位为20.5克/吨。
第二节 企业的探矿增储
1954年夹皮沟金矿产金达1851.597公斤,创建夹皮沟金矿采金史上的最高记录。到1959年,黄金产量仅654.180公斤比1954年减少1179.417公斤。黄金产量急剧下降。
1956年时夹皮沟金矿已意识到地质资源的减少将会是今后生产的重大问题。为此,1956年4月夹皮沟金矿成立了地质勘探队,着手地质资源开发工作,但因技术力量,资源等问题,于1957撤消了矿地质勘探队,其勘探任务移交地质部114队。当时矿勘探队的地质勘探手段也比较落后,无法提交矿山更多的地质储量。夹皮沟金矿地质储量日趋减少。1958年到1960年,三年保有储量比前7年下降60%。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夹皮沟金矿主要领导之间发生了分歧。一部份领导坚持“多采、多出、多处理”,尽早闭矿;一部分领导坚持“加强地质工作,缩小生产规模”继续生产。但当时处在反右倾的年代,以党代政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地质工作,缩小生产规模’’的正确主张没被采纳。在错误的思想支配下,采取了“采富留贫,采大留小,采易留难”的做法.减少了地质和生产探矿。1960年,地质探矿由1958年的2598米下降到1688米,生产探矿由1958年的6880米下降到665米,致使采掘比例严重失调。1960年10月23日经省冶金局和吉林省委批准,夹皮沟金矿这座百年老矿闭矿停产。
夹皮沟金矿闭矿之后,矿山只剩留守人员34名,患有严重职业病的副矿长赵春起率留守人员爬山越岭寻找新的地质资源,深入井下踏查留矿量,终于掌握了夹皮沟金矿恢复生产的依据。向吉林省冶金局打了要求复产的报告。1961年5月,吉林省冶金局会同矿山留守处人员又一次对夹皮沟矿区的地质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发现二道沟五号脉矿化较好。吉林省冶金局于1961年6月19日决定恢复夹皮沟金矿的生产,划归中国黄金矿产公司领导。
1961年至1964年。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第四勘探队(现为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探公司604队)加强了对夹皮沟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发现二道沟和三道岔两个新矿床。二道沟矿床位于夹皮沟矿区南西2.5公里。工业矿体主要藏存在海西期花岗内长岩上盘50米范围内,共有6条工业矿床,矿体单脉长度60-150米,平均厚度0.8-2.0米,平均品位12克/吨。总延长290-300米,延深450-600米,为中型金矿床。到1963年末二道沟坑获地质保有储量36.1万吨,金属量4400公斤,二道沟坑在“边勘探,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指导下,于1964年正式投入生产,使夹皮沟金矿黄金生产有了新的转机。
1965年至1968年吉林冶金地质勘探604队在夹皮沟矿区北西5公里处,发现三道岔大型金矿床,工业矿体6条,单脉延长100-180米,总延长为500-550米,延深350-400米,矿脉最大厚度20米,平均品位15克/吨。1965年8月查明三道岔矿床地质储量44.7万吨,金属量8952公斤。到1966年末,经地质勘查,三道岔坑探明地质储量(工业加远景)129万吨,金属量22339公斤。三道岔坑于1966年5月正式投入生产。1966年夹皮沟金矿产金717.076公斤。二道沟坑和红旗坑(三道岔坑于1968年1月更名红旗坑)相继投产,一举扭转了复产后连续4年亏损局面。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矿山生产处于“半生产,半停顿”状态,夹皮沟金矿产金到1968年降为444.540公斤。
1964-1975年604队在夹皮沟金矿正南2公里处发现八家子金矿床,工业矿体6条,单脉长50-150米,最大延深450米,矿脉厚度为0.3-2.5米,为中型金矿床,1975年8月开始筹建八家子坑。
夹皮沟金矿产金量从1970年起逐步恢复正常,到1976年达1612.872公斤。1971年至1980年平均年产金1.3吨出现了建国以后的第二个黄金生产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的领导缺乏生产管理经验,在极左路线干扰下,与1975年提出1980年产金15万两的目标,一味追求产量,违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和“大小,贫富,难易兼采”原则,造成夹皮沟金矿采掘比例的严重失调。1975年,开拓矿量保有2.2年,采准矿量保有0.18年,备采矿量只有24天,给以后的生产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困难。
从1982年起,夹皮沟金矿面临地质资源枯竭,矿品位下降的困难局面。可供开采的工业矿量到1984年仅有25万吨,矿石品位1982年至1984年三年递减5%。担负金矿75%生产任务的红旗坑黄金产量1982年至1984年平均递减7%。面对这个局面,1984年夹皮沟金矿提出“三年稳定、四年提高”,即从1984年起黄金产量要保持稳定,狠抓地质资源开发,争取在1987年之后,黄金产量逐年上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支援和鼓励他们开展矿区深部的成矿规律的研究。1983年在二道沟坑深部找到了第二成矿的梯断,扩大了二道沟坑的地质储量,夹皮沟金矿重视和加强地质找矿投资,1985年至1987年,投人坑探工程量5880米。比前三年多投入2577米,投入钻探工程量5976米,比前三年多投入216l米,共获金属量3.3吨。
1988年8月6日,吉林省黄金公司和吉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联合在夹皮沟金矿召开地质勘查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论证,认为夹皮沟金矿区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是好的,确实是个有很大潜在远景的金矿带集中区。1988年8月23日,国务院副秘书长白美清来夹皮沟金矿视察,决定由国家投资,夹皮沟金矿和604地质队同国家进行地质找矿承包,为夹皮沟金矿开发地质资源增强了信心。到1989年,在承包后半年时间内,已在二道沟坑,红旗坑深部,八家子坑深部找到了工业矿体,为夹皮沟金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夹皮沟金矿从1986年起,根据地质资源状况,加快了后备基地的建设。小北沟坑复坑3年投入718万元,红旗坑深部地质开拓288万元,二道沟坑扩建,庙岭矿区开发;90年代下戏台复坑,立山矿恢复,企业在探矿增储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二道沟矿等矿深部探矿和周边找矿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从1959年至1987年,先后有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队、603队和吉中地质大队对夹皮沟区域进行详细勘探和评估,对矿区外围也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959年10月25日,吉林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4队进驻夹皮沟金矿。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勘查,掌握了矿区地质特征,取得可靠的黄金储量数据,同时肯定了二道沟矿床规模,探明黄金储量为1255公斤,使停产的夹皮沟金矿又恢复了生产。到1964年通过钻探工程22489米,坑探工程5682米,槽探工程11900立方米,对八家子、四道岔、三道岔等矿区作了评估,探明黄金储量为7359公斤。二道沟坑口投产,使夹皮沟金矿扭亏增盈。1965-1966年,两年完成钻探工程22676米,坑探工程3901米,槽探工程109673立方米,共探明黄金储量27700公斤,肯定了三道岔大型矿床规模,初步评估了八家子、四道岔二个中型矿床,探明黄金储量为35吨,二道沟坑和红旗坑投产,使夹皮沟金矿生产规模扩大,日处理矿石量增加到800吨。1966-196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拢,探矿工程仅完成计划的21.9-49%,黄金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1970-1971年,开始对菜舱子矿床、老金厂矿点作了比较系统的评估。1973-1974年评估了八家子矿床和四道岔矿床的规模,为夹皮沟金矿、八家子坑口投产提供了依据。1975-1977年侧重对板庙子、老牛沟、援朝沟等矿床进行勘探。1966-1977年钻探123040米,坑探1642米,槽探329223立方米,共获黄金储量24619公斤,为桦甸乡镇金矿投产提供了储量依据。
1978-1986年,8年间勘探队为桦甸县大线沟金矿、板庙子金矿、三道沟金矿、吉林市金矿、老金厂金矿、桦南金矿以及劳动服务公司金矿和个体金矿、相继投产提供了储量依据。1984年对板庙子、小北沟两个中型金矿床继续评估,探明黄金储量为3吨。1985-1987年为各矿外围找矿,探时黄金储量15吨。
1959-1987年,28年共完成钻探工程314787米,槽探880680立方米,坑探18505米,化探4021.13平方公里,砂钻12038米,地质测量3799.28平方公里,地形测量82.5平方公里,旧坑调查13499米。取得成果:找到大中型矿床一处,夹皮沟矿本区三道岔;中型矿床6处,二道沟、小北沟、板庙子、八家子、四道岔、菜炝子;小型矿床7处,小东沟、老牛槽、大线沟、庙岭、红旗沟825矿点、高兴832矿点、王家店;还有小型矿点百余个,探明黄金储量90余吨。先后投产的金矿除夹皮沟金矿各坑口外,还有大线沟金矿、板庙子金矿、三道沟金矿、吉林市金矿、老金厂金矿、桦南金矿、金山金矿、二道岔金矿、群星金矿等。
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至2005年以来由于矿产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公司领导加大地质找矿步伐,2005年企业投入坑探工程4948.8米,钻探工程8777.9米。2006年企业投入坑探工程6218米,钻探工程9301.1米。2007年企业投入坑探工程8329.2米,钻探工程7638.35米,槽探12047.24,化探工程6平方公里。
2004年9月2日,夹皮沟公司委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支队,对夹皮沟矿区外围五间房区进行地质勘查,在对外联合勘查中走出了第一步。
2006年4月,通过资源整合夹皮沟公司将矿区外围民营企业的21个采矿权整合到夹皮沟公司,采矿权面积增加9.3735平方公里,为矿区远景勘查奠定了基础。
2006年12月25日,夹皮沟公司委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一总队,对三道岔矿床、北沟矿床、八家子矿床和大朝阳沟区进行联合勘查,勘查项目名称为《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金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接替资源勘查中探到了八家子矿床680米中段1号金矿体和5、6号金矿体。在北沟金矿床勘查中探到了新5号、4号、1-3号、1-4号和1-5号含金工业矿体。三道岔矿床在海拔-600米以下探到新2、新3、新4、新4-1和新5号矿体。
2007年12月8日,夹皮沟公司与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对夹皮沟金矿区(604队普查区)进行联合勘查,勘查区面积38平方公里,并成立了桦甸市金地矿业有限公司,随后展开了地质勘查工作。
2008年3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据资源整合的有利条件,夹皮沟公司被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确定为拟建设的重点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2008年4月,夹皮沟公司与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4队再次开展接替资源科研项目合作,科研项目名称为《夹皮沟金矿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2009年3月提交专题研究报告,参加项目研究人员有: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黄林日研究员、姜建军高级工程师、牛玉生工程师、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604队薄继荣高级工程师、陈涛研究员、刘广祥高级工程师及祝鹏飞高级工程师参加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8年7月8日,夹皮沟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对夹皮沟本区矿床、八家子矿床、三道岔矿床、北沟矿床、四道岔矿床深部及两翼进行联合勘查,勘查项目名称为《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参加项目的人员有:中国地质大学邓军校长、袁万明教授、杨立强教授、龚庆杰副教授、吉林大学孙忠实教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黄绍峰处长、李志国工程师、陈冬工程师、夹皮沟公司总经理邱玉林、副总经理赵志录、地质资源部部长胡彦忠等参加了项目研究。
2008年末企业保有矿石量1511655吨,金金属量7701.104公斤,从现有的资源分析,夹皮沟公司还属资源危机企业。夹皮沟公司的采矿权及探矿权位于夹皮沟金矿带的南东部,区内不同时期的构造及脉岩发育,所有的采矿权和探矿权均处于良好的地质成矿位置,测区内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地质评价在不远的将来地质找矿会有大的突破。
2009年1月8日,夹皮沟公司与吉林省有色地堪局604队合作,成立了桦甸市金地矿业有限公司,在其所属38平方公里勘察区域内全面展开探矿工程; 2009年4月7日,公司与吉林省有色地堪局602队签署矿权合作协议,后成立了白山市宝蛋石矿业有限公司,在其所属75.74平方公里的堪察区域合作探矿; 2009年5月13日与吉林省地质矿产堪察开发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桦甸市金兴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