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更多>>

企业视频

更多>>

重要通知

精准扶贫得人心  感恩帮扶送锦[03-04]
关于招聘岭东泵站水泵工的通知[07-20]
吉尔吉斯凯奇-恰拉特公司用工信[07-11]
西藏华泰龙公司用工信息[06-30]
贵州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06-19]
招聘启事[06-19]
关于对自愿从事井下一线工作员[06-19]
廉政公益广告[11-27]
更多>>

联系我们

地址: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
邮编:132411
电话:0432-66742108
传真:0432-66742144
邮箱:jpgbgs@163.com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经研网
中国黄金协会
第四篇 人民政权接管至改革开放前的夹皮沟金矿

【上部 第四篇】第一章 解放后恢复生产和第一个黄金生产高潮期(1945年起)(6-10)

2011/5/24 10:28:09 【字体:

第六节  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生产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在各重点产金省(区)均成立了金矿管理局,东北区成立了东北金矿管理局。在19491229195015,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有色金属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矿养矿”的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为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防止投机商人哄抬物价,国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措施,其中就包括冻结黄金收购价格。在19491950年,曾制定3项黄金生产管理制度:《东北解放区管理暂行条例》、《黄金会计事务处理暂行制度》、《关于加强各省对国营金矿的领导与经营管理的四项决定》。国家各项政策及制度的健全,也推动了夹皮沟金矿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健全,开展民主化管理,强化生产管理。

    夹皮沟金矿自1948年开展政治翻身运动以后,把一切旧制度完全取消,初步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为加强保卫工作而制定的出入选矿厂厂规、根据战时暂行工资标准并配合选矿实际工作情形而制成的评定工资制度、根据整个工友觉悟程度的要求,普遍展开的学习制度、根据工作的性质与需要而分成二班与老白班的作息时间制度。另外还有初步制定的请假制度与会议制度。这些制度虽不够完善,但为1949年的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

 

 

 

 

 

夹皮沟金矿自1949年起,学习苏联经验,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地、测、采、选、化验等专业工作制度和条例;制定各种技术定额,实行了计件工资和奖励制度;推行作业计划管理制度和生产区域负责制,并在1948年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重新完善了原有的制度。

    为了加强纪律性及其健全合理手续,在194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请假制度,共分甲、乙、丙、丁、戊五项,甲为总则共3条,乙事项8条,丙病假9条,丁公伤3条,戊附则三条,共为26条。此制度把一切请假手续与罚工办法详细明确地分条别类的列示出来。该制度建立后,工友的出勤率逐渐提高。

    为了使职工奖惩分明,建立奖惩条例。分奖赏规定与惩罚规定和进行办法三大方面。在奖赏规定内分:奖赏条例8条,奖赏办法10条,惩罚条例6条,惩罚办法6条,进行办法8条。经过民主讨论后施行。此项制度实行后减少了工作中的消极分子,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机器故障,降低了成本保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证,保证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矿山自1948年起在各坑口凿岩工及助手和坑内运搬工中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度,在辅助工人中实行计时奖励制度。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又在计件工资和计时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推行超额累进计件工资制度。

    选矿厂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如出入厂规则,共分六条,其内容包括凭证入场、凡出入门岗时须接受门岗检查、外科职工、外来职工参观者必须有秘书科、办公室的首长介绍信、亦必须有秘书科、办公室首长介绍信、凡携带物品必须有物品持出证、如果有辞退、转勤人员,均须将所发之出入证明缴销。

    1950年初,全矿的一般制度和规则有:非直接生产单位实行昼间9小时工作制。直接生产单位实行三班连续作业,采用三八轮流工作制,每十天换班一次。平均每月公休两次。还有考勤制,不休工奖制(即出勤奖)、工作传票制、汽车乘车票制、电气管理制、房产管理制、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请假制度、立功竞赛制度和新纪录奖励制度等。现场采矿股的制度和规则有入坑证制、大罐乘坐定员制、集体出入坑口制、点名制、交班制、报告表册类制度,另外为有准备、有计划、有效地培养建设人才,提高思想与工作水平,源源不断地供应各级干部后备力量,还制定了后备干部名单制度。

    1951年起,夹皮沟开展矿山的民主管理,成立生产管理委员会,后又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

    为此,夹皮沟金矿局为巩固开展技术管理的成果,严格监督技术规程的贯彻和执行,以监督生产部门按计划作业,按计划施工,操作执行情况。为确保成品与半成品的质量,以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品,造成浪费,设立了技术检查站,并制定了技术检查站职责条例。条例分总则、职责范围、权限、与各部门的关系、采探技术检查个人责任责五个方面,共55条。

    为加强采探作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以使各项产品质量合乎标准,制定了采探作业质量事故监督制度。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贯彻采探作业规程,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达到正规作业,制定了采探产品验收试行制度。

    1952年,夹皮沟金矿生产科暂行制度有:出欠勤制度、请假制度、交待制度、责任制度、保安检查制度、请求制度、会议制度等。

    195371,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取得进行各项核算的重要依据,为了改进原始记录工作,达到及时、真实地反映生产活动情况,藉以逐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计划管理的目

 

 

 

的,制定了夹皮沟金矿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该制度分总则、原始记录表格的制订审查和印发、关于生产活动统计资料供给关系的规定、关于订量计算办法的规定、关于原始制度的责任制度、原始记录工作会议制度、奖惩制度、附则八个方面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了材料会计处理办法68条。

    1953725,制定成本管理工作条例20条。另外还有监察室工作细则。

    195312月,为严格保守国家机密,防止国内外间谍分子、反革命分子偷窃或盗卖国家机密,防止各种人员泄漏或遗失国家机密,根据中央政务院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保密暂行制度》17条。

    1954年,夹皮沟金矿在生产管理上,开始学习苏联的矿山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正规采矿作业,强化生产管理,建立了生产调度制度、交接班制度、派班制度等,强化了生产指挥系统。同时,在采矿方面,开展了对缓倾斜矿脉开展了长壁后退式采矿方法的研究试验,使采下矿石中的废石混入量大为减少。在经营管理中,推行了定额管理,实行定额核算,建立了《采矿规程》、《选矿规程》、《安全规程》等。

    矿山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健全了规章制度,开展了民主管理,强化了生产管理,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奠定了今天许多管理制度的基础。

 

第七节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夹皮沟金矿自1949年起开始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结合矿山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方法。

    1938年,苏联唯一使用快速送道爆破方法的“近卫红军”矿山创造了一个月进度843的成绩,到1948年时苏联仅在北乌拉尔各矿山,就有20处使用快速送道爆破方法,一个坑一个月的最高进度已经达到2034。快速送道爆破方法为每一个循环由凿岩、装药与爆破、吹炮烟(掌子通风)与运出岩石三部分作业组成。凿岩作业和装药爆破作业,通常是及时地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爆破后的岩石也必须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全部运出。这就需要强有力的通风设备,采取两次循环或多次循环,运矿采用电力运输。如凿岩和爆破工作必须保证利用孔最大的系数,使其留下极少的炮底。这一方法根据掌子自由面的情况选择孔排列方式,应用阶段孔和掏心爆破孔。

    夹皮沟金矿组织工人学习快速送道爆破方法,根据岩石等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大大提高了爆破、运输速度。

    1951年,夹皮沟金矿开始学习苏联的直线式筒形凿岩法。根据实际情况,对眼的配备、直眼、点火、凿岩顺序等,进行了改进,研究出了正确的打法。通过学习苏联直线式筒形凿岩法,全体机工在展开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中,发挥了较高的劳动热情,掘进率普遍在90%,大大提高了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技术装备。1951~1953年,夹皮沟金矿学习苏联经验,普遍推广湿式凿岩、硬质合金钎子头、复式凿岩法和运搬机械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先进方法,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通过技术改造矿山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夹皮沟金矿万宝山坑口、三道沟通坑口恢复生产。

    1956年,快速掘进队学习苏联重工业先进代表团代表、第三国际矿快速掘进队队长隆宾宁

 

 

 

 

的先进经验,使快速掘进队变成了混合工作队,即把掘进巷道各工种组织在一起,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以及劳动组织的多种多样,初步地将专业组改变为属于综合形式的掘进队。各班混在一起,由队长领导编制,每班岩工2名,运工4名,铁管工1名,支柱工1名,爆破工1名,每班93个班合计27名,每班组长1名,均由岩工担任。按隆宾宁同志的先进经验,每隔50公尺开一调车场,使轻重车来往互不影响。

    在全矿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各单位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节能降耗、技术革新、提高机器工作效能等活动。

    选矿厂发动爱国生产竞赛运动,注重降低材料消耗。改变过去按单纯规定量使用水银的方法,在给水银之前先看各坑的矿石品位,根据实际经验估计每吨矿石金子的含有量、看铜板处矿液软硬程度,由组长和技术人员共同商榷水银的添加量,减低水银的消耗。对铁球的使用,技术人员根据过去铁球的平均消耗数量并结合目前一小时的处理矿量算出铁球使用量,以铁球的大小不同给以分配,降低了铁球的消耗量。对其他材料如松根油、黄药、铁板的原材料消耗也制定出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生产科提高碎矿细度及增加磨矿机处理矿量,改进机械效能。经过试验,将二层的筛子底换为一层。把长筒型的铜板坡度由9度改为95度,分级机的廻水槽子由过去润滑油向里淌水改为向外淌水。把碎矿部的额式碎矿机的额板完全换成新的,15毫米的平筛子底按成二行的,后又把15毫米的平筛子底改成10毫米的,把圆筛子里再安上层筛子底,长筒型球磨机的处理矿能力增高,处理能力由85吨/时增到95吨/时,碎矿部的细度减小和改进了水轮(由33千克改为20千克),提高效率。圆锥型磨矿机也提高到89吨/时,在效率上比原有的实际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

    选矿厂通过改进浮选槽数、变更三马力浮选机的回路,提高采收率。化学分析有湿式分析和干式分析,不断总结干式及湿式分析经验。由于工人制造了极简单的设备,使磨矿机由人力给矿实现了自动给矿。实现自动给矿后,减少了人员,长型、圆形两种磨矿机在操作时,由以前的两名工友不休止地给矿,变为一名工人平均给矿,使矿液浓度达到平均。工人经过研究,将铁丝连结在皮带运搬机的游车上使圆型球磨机回转。石灰供给机由以前大型的变为小型的石灰箱,利用皮带带动游车回转实现了自动、平均供给。浮选机的铁板二个月更换一次,铁板短缺时以木板代替,提高了浮选机效能。

    夹皮沟金矿在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使黄金产量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恢复与建设。

 

第八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夹皮沟金矿

 

    毛泽东主席曾指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的工业基地,向东北要干部、要机器、要专家。因东北解放的早,又有工业基础、资源,因此中央决定有重点的支持东北。夹皮沟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机械化有色金属矿山,成为我国黄金生产的主要矿山。

    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完整的生产年度,也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头一年。夹皮沟金矿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供继续开采的地质储量不多,厂房简陋,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资金不足等。

 

 

 

 

 

 

1950年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对夹皮沟、老牛沟两矿投资102.9亿元(东北币)进行建设改造,使两矿选矿能力由300吨/日提高到390吨/日(其中夹皮沟金矿由180吨/日提高到260吨/日)。

    夹皮沟金矿1600余名职工,满怀翻身解放的高度政治热情,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进行生产。1950年,夹皮沟金矿产金为70333公斤,产值为1103万元。采掘总量为140 813吨,其中采矿量为55 486吨,掘进量为8 799,处理矿量80 717吨,投资16.6万元。夹皮沟为全国5个产金万两以上矿山之一,约占全国产金量的108%(全国共产金6507616公斤)。

    1951年是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第二年。国家经济比较困难。这一年,夹皮沟金矿局改为夹皮沟金矿,开展民主管理,成立管理委员会,并继续在下戏台那宝玥、范奎巨小组试行湿式凿岩试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关于加强安全保安工作的指令》,在全体职工中彻底清除麻痹思想,组织党政工青技共同进行了安全检查,改进安全设备,固定操作人员,固定岗位,提高操作技术,并执行奖惩制度,设立了技术检查站,巩固开展技术管理的成果,严格监督技术规程。加强了采探作业、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定了采探作业质量事故监督制度。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贯彻了采探作业规程,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制定了采探产品验收试行制度。1951年,夹皮沟金矿选矿回收率提高到923%,产金为70461公斤,产值为1101万元。采掘总量为104 461吨,其中采矿量为72 969吨,掘进量为9 547,处理矿量81 504吨,投资   12.7万元。夹皮沟为全国4个产金万两以上矿山之一,约占全国产金量的103%(全国共产金6820519公斤),黄金总产量居全国前列。

    1952年是三年恢复时期的最后一年,全国因财力有限、黄金管理机构不稳定、金价低等原因,黄金产量小幅下降。吉林省的产金则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年,夹皮沟金矿开始使用苏联进口硬质合金镶制成的钎子头(钎子头由国内加工),代替炭素钢钎子头凿岩,穿孔速度提高近一倍。老牛沟金铜矿首先使用吊盘法代替日伪时期的横撑支柱法掘进天井,效率提高3~5倍,创全国冶金矿山新纪录。掘进试行三班九次循环作业创月进230公尺的纪录,发现新4号脉,储量约50万吨,含主要金属为金、铜。采掘作业全部实行湿式凿岩、直线式凿岩。选矿厂,通过对碎矿、磨矿、浮选的技术改造,实现精矿刮板、药台给药和圆盘给矿的自动化,选矿总回收率由上年92.5%提高到97%,年处理矿石量由上年的5.4万吨提高到8.1万吨。全体职工发挥劳动热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完成了增产节约计划的157.60%,为国家积累了财富。这一年完成国家投资基建工程12项,正在施工中的有立山坑大竖井下掘及七十五马力捲扬机。经过几次保安检查,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国15座岩金矿山中,多数为手工开采,但夹皮沟金矿已经使用S-49CC-11型干开凿岩机作业。19529月,那宝玥率凿岩小组搞湿式凿岩成功,在全矿进行推广。推广直线式凿岩。掘进作业试行三班九次循环,创月进尺230的纪录。发现了立山坑新四号脉储量约50万呈现出,含主要金属为金、铜。并开始相继举办了几期黄金化验训练班,学习金、银、铜、铅、锌等金属化验分析方法,为促进黄金分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夹皮沟金矿根据有色局提出增产节约任务为1.2144吨的指示,采取巩固重点探矿,获得丰富保有矿量;坚持正规作业,保证计划采矿,达到混合出矿,提高采矿效率;调整劳动组织,加强作业班组建设,提高劳动效率;发挥职工的创造智慧,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完成了增产节约任务。这一年具体推广的有价值的先进经验有提高纯凿岩时间的经验、张国范式採矿方法、邢治国小组快速送道经验、大孤山改进钎子质量的经验、选矿的快

 

速浮选、选矿提高碎矿细度,改进设备,增加处理矿量,提高回收率的经验、机电车间提高负荷运用率和加强机械检修保养的经验。

    同时,夹皮沟金矿在全矿9个支部,123名(男119名,女4名)正式党员和1名后补党员中,进行整党。结合生产进行教育,要求干部党员划清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企业的方法与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的界限,将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克服不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及官僚主义作风与自满情绪。要求党群干部,钻研业务,加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克服以行政方法去作群众工作的毛病,把党的政治工作,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以加强党对生产的监督作用;对工人党员,检查与克服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对立的思想,自私自利思想,克服不遵守劳动纪律,不爱护国家财产,单独的干活挣钱思想,不重视质量,不负责任的现象并检查不愿接受先进经验的保守思想,从而划清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思想界限,弄清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树立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劳动态度及集体主义的思想意识,清除混入党内的八类坏分子,巩固组织,改进工作,保证全面完成全年生产计划。

    1952,夹皮沟金矿附属小学1座可容人数368人,实有人数479人,共有教员13名。建于1949121的图书馆藏书为4287本,企业俱乐部有座位为800个,有电影放映装备。附设食堂2个,食堂内固定座位168个,附设浴室4个,可容人数70人,附设疗养院床位数为20,附设门诊部及医疗室数为1个,共有医生6名,护士17名,医务工作人员16名。企业自有住宅建筑物1362间,共139幢,居住面积为24519平方公尺。解放以来到1952年度新建并已使用住宅862间,共91幢,居住面积15600平方公尺。1952年底企业全部居住人数(包括小孩)4824人。

    1952年,夹皮沟金矿产金过吨,为1058.5公斤,产值为1674     万元。采掘总量为212 866吨,其中采矿量为99 337吨,掘进量为12 004,处理矿量108 458吨,投资35.3万元,约占全国的16.4%(全国共产金6452162公斤),黄金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物价稳定,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夹皮沟金矿也在这三年中,扩大了生产能力,增加了投资,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素质,改善了生活,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九节  湿式凿岩试验

 

    夹皮沟金矿在全省黄金矿山中首先试行湿式凿岩,即在凿岩机机体上接上水管,打眼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将水通过水针送到空心钎子杆里压到眼底,使岩粉变成岩浆流出,大幅度降低坑内粉尘浓度。

    在没有实行湿式凿岩以前,采用的是干式凿岩方法。金属矿山的干式凿岩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合理的严重损害工人健康的井下凿岩方法。由于旧社会的生产,资本家单纯追逐利润和殖民地式的盲目掠夺,干式凿岩便成为侵害工人生命健康的落后操作方式。夹皮沟金矿是经过伪满强盗式开采十余年的矿山,被粉尘所害的工人很多死亡,有的患严重的矽肺症和石棉肺尘肺等。

    夹皮沟金矿自19461月恢复生产后,由于许多困难条件没有力量推行湿式凿岩,因此1946年至19504年井下生产仍然是干式凿岩工作。工人在粉尘飞扬、空气混浊的环境里进

 

 

 

 

行生产,再加上伪满时的老工人积劳成疾,大量工人得了职业病。到1952年末,经统计已有130余人不能下坑工作。他们患有粉尘侵害和空气不良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疾病。干式凿岩除井下直接接触者本身要吸入大量粉尘以外,其他辅助工人(如运搬工、管道工等),也容易受到侵害。

    新中国的矿山是工人阶级做主的企业,这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操作方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1950年开始,夹皮沟在下戏台坑马青山小组试验湿式凿岩,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工人无指导,技术不熟练,设备条件不足等原因,只试验几天就停止了。第一次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给后期试验湿式凿岩提供了一些经验。

    上级党委和领导机关一再强调有色矿山湿式凿岩的重要性,因此金矿又重新组织试验推广。19519月,下戏台坑的那宝玥,向党委提出了学习、推广苏联的先进经验——湿式凿岩的请求。经矿党委研究决定重点在立山坑那宝玥、下戏台坑范奎巨小组继续进行井下湿式凿岩试验。

    在湿式凿岩试验的过程中,工人出现了三种思想倾向。第一,怕麻烦。开始打水眼(即湿式凿岩,为当时工人的俗称)时,增加了一些劳动过程,又要灌水,预备水绳、水桶、换水针,那时操作上又不熟练,有时一个班要换五、六根水针,影响纯凿岩时间,非常麻烦,不如打干眼,一来风就打眼,因此,工友有时竟把工具藏起来故意不打。第二,怕潮湿。刚打水眼时,因操作不熟练,机器、水绳到处放,一跑水弄得满掌子到处都是水,工友衣服湿透,因此怕得关节炎,抽筋病。第三,怕故障。因为操作不熟练,放水放的挺多,一会儿水桶中水就用完了,灌水要耗费时间,所以打完了一桶水就干脆打干眼。放水不均匀,忽大忽小,还常常发生“夹钎”现象,误时间。水针、水绳常常堵住,也不知道哪儿有毛病,水针、水绳漏水跑水,机器一进水就不好使,不开车,故障一多,就影响进度,影响工资,另一方面完不成任务,还要受到批评。

    坑口干部、保安员、工长等不能坚持意见,不负责任,不及时解决工友提出的困难,技术人员对于推广先进经验不感兴趣,思想保守,有的虽是留美留日,又是大学程度,但技术理论不能和现场实际问题结合,也不能总结工友的经验,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比如在五一年前期水针不好使,本矿自己又不能做,但技术人员也没有积极想法研究,结果是一个工友经过参观回来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了现在的价格低、质量高的水针,满足了湿式凿岩的供应。

    为解决干部思想保守、工人思想顾虑、技术操作不熟练、设备供应不齐全的问题,夹皮沟金矿首先端正干部思想,树立推广决心。其次充分依靠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9529月,那宝玥率领凿岩小组终于试验湿式凿岩成功。

    湿式凿岩的成功,与那宝玥个人的努力坚持是分不开的。刚进行试验时,一些人对那宝玥、范奎巨小组泼冷水。有些人就讽刺那宝玥说:“还不会开机器呢,就要学打水眼啦!”、“才学几天打眼,就要攀先进凿岩技术,简直是胡闹!”矿党委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做职工的思想引导工作,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支持那宝玥进行试验。那宝玥试验小组凭着一颗恒心,坚持试验,经过不懈努力下,最后终于试验成功。

    湿式凿岩试验成功了,但推广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这时,领导认识到只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是推广不好先进经验的。因此,为确保这一成果在全矿推行,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众,使他们认识到湿式凿岩的重要性。在工人中培养典型,以真人真

 

 

 

 

事来说服教育工友。组织工人参观、学习,开经验交流大会,介绍经验,在大会上奖励先进的工人,对于个别落后的工人,展开群众性的批评,领导上再找他个别谈话进行教育。矿工会也召开大会,在会上由伪满时的老工人,因打干眼而得了病的滕得平、王福等诉苦,控诉资本家不注意工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工人终身痛苦。又由那宝玥介绍他从响应号召一直坚持湿式凿岩的体会。使工人认识到党的关怀,自己却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干部也检讨自己对工人阶级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并通过会议作出决议:不执行湿式凿岩就是违犯操作规程,任何人都可以监督检举。同时,组织卫生工作人员,深入坑口车间给工人讲解粉尘对身体的害处。那宝玥亲自介绍湿式凿岩的经验,并进行示范,向工人反复的讲解湿式凿岩的利处,就连强烈抵制湿式凿岩的凿财工工朱子荆在他的帮助下也开始采用湿式凿岩。

    那宝玥率领凿岩小组试验湿式凿岩成功后,在东北有色金属矿山先进凿岩技术交流会上,介绍了湿式凿岩方法,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并很快将这种湿式凿岩方法推广到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这项凿岩技术的试验成功,不但使矽肺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同时,使掘进效率比过去提高了近2倍。而且工人出勤率也大大提高。1952年底,那宝玥和他的凿岩小组分别被吉林省政府、东北有色金属局评为一等凿岩模范和一等凿岩模范小组。

    湿式凿岩的推广,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的发展。推广湿式凿岩以来,患职业病的比例,由51年的9.7%,到52年减为7.9%,到539月止减为2.39%

    湿式凿岩的成功,降低了职业病发病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钎子钢的消耗。这一先进经验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夹皮沟金矿的黄金生产,而且对全国有色金属矿山的生产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十节  接受苏联专家建议

 

    1956年,夹皮沟金矿相继收到了很多苏联专家的建议与指示,如库其洛夫专家的顶盘管理三次检查、AC瓦良卓夫对地质的建议以及阿拉什凯维奇与库里琴专家对选矿方面的许多建议等,夹皮沟金矿根据专家建议进行采矿及选矿工作,除个别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外,其它建议实施后,对矿山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1956131,地质局专家工作室。瓦良卓夫专家听取夹皮沟金矿55年探矿总结及56年勘探设计计划。翻译李春林,夹皮沟金矿刘存敏、冷幼云参加了会议,由吕明阁、冷幼云进行了记录整理。

    这次会议,AC瓦良卓夫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做出了分析和建议。专家建议素描图不必用透明纸也不必复制;素描图编绘要及时,做到图例简单;素描图上应表示断层倾斜方向(因从倾斜变化上可以看出成矿前或成矿后的构造),图例画大一些。在下戏台三、四中段矽长岩脉,专家认为是成矿前的,因为岩脉的二边矿体没有错动,专家指示矿山应详细研究岩脉及其二旁岩石有无变化,金属矿物结晶体有没有弯曲现象。如岩脉系成矿前的即可大胆掘进,不必担心矿体会错动。3.8中段斜坑继续向下打看结果如何,如果下沿脉见矿,即可着手进行下掘1~2个斜坑,沿脉没见矿而是粘土线即不必继续打。提出按勘探程序,执行地测工作,加强地质编录和地质研究工作的建议。以后又提出做15000地质测量,加强钻探的建议。

    我矿根据设备与人力,对AC瓦良卓夫专家专家的建议加以执行,但由于条件所限,对岩石

 

 

 

 

 

矿物鉴定,做15000地质测量的建议没有执行。

    在坑内地质工作方面,因新六号脉深部探矿与521斜坑20余米,矿脉变成粘土缘,不敢下掘。AC瓦良卓夫来矿后建议下掘。我矿根据建议在八中段以下又开了九、十、十一中段,中段矿脉平均脉幅及平均品位如下表:

 

同时也加速了掘进进度,保证了56年采矿的需要。

    539边缘探矿中,根据苏联专家建议,又找到矿脉,增加了新的矿量。

    在样品采取规格上,由原规格10×5厘米减到5×3厘米,走向间隔5,倾斜3先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采样成本,而且加速了采取速度,及时地满足了生产需要。因为矿床金属分布不均匀和复杂,在坑道中利用上述两种规格间距采样,经化验两结果有所差别,因此暂时没有执行,拟继续试验研究工作,但在采矿场实行了3×5厘米间隔走向长3,倾斜4效果良好。

    在选矿方面,收到阿拉维奇与库里琴建议后,在选矿厂生产上有了新的改进。根据专家建议解决了原矿大块问题,坑口加强了手选。在筛分的问题上,克服了经常堵塞和过分磨损,在磨矿方面执行了定期换衬板,在给矿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磨矿效率。在磨矿细度方面,因没有0.174筛网,只能用别的筛网代替。执行了金属平衡问题的建议,检查了金属平衡存在的问题。浮选流程通过调查、改进实现了正常操作,但中矿处理问题,当时由于设备及矿石性质的变化,到1957年才摸索出处理方法。苏联专家建议建设一个尾矿厂,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实施。

    在安全生产方面,库其洛夫专家建议顶盘管理三次检查,但贯彻只限留于口头上,很少检查,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群众教育,有的基层干部对建议重要性仍不明确,表现在不能坚持,另外也是因为区域比较,作业不正规造成了安全挂牌形式化。

    夹皮沟金矿在接受苏联专家的建议后,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时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建议没有得到实施。因此,矿山决定创造条件,继续加强研究编录工作,扩大远景,延长矿山寿命,在坑内积极遵照专家建议寻找新六号脉深部盲脉。

版权所有: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    吉ICP备05001162号
本站访问量:

吉公网安备 22028202000001号